配资查查 刘俏:金融发展应着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

发布日期:2024-11-08 15:41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  中新经纬9月28日电 (袁媛)28日,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“2024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展望”论坛上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提出,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,是助力全要素生产率回升的系统方略。

  刘俏指出,过去40多年中,GDP增速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关联性达到81%。然而,自2010年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后,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显著下降,当前的年均增速约为1.8%。一般而言,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约占GDP增速的40%,那么,如果中国要在2035年实现基本现代化,以及保持5%左右的年均GDP增速,则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需要回升到2%甚至更高。

  事实上,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是全球工业化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后的普遍现象。以美国为例,过去20年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不到1%,这也是美国长期经济增速仅为2%左右的原因。

  面对这一挑战,刘俏强调,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回升的核心手段。要实现这一目标,首先需要依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。他指出:“科技革命催生出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,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巨大空间。”通过加大研发投入,特别是在“卡脖子”领域的技术突破,中国将有望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升。

  刘俏进一步指出,投资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动力。中国过去发展成功的经验表明,政府通过聚焦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的投资,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。他强调,未来中国需要在新的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进行投资,构建新的生产网络,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恢复到2%的水平。这种投资将集中在具有高产业链密度的领域,以实现更大的经济进步。

  在碳中和、AI及大数据等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方面,刘俏着重强调,碳中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,需要巨额投资,预计到2050年中国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00万亿人民币。这些投资不仅可以弥补房地产投资变化所带来的缺口,还会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崛起带动经济增长。同时,AI和大数据的应用也将带来人类社会交互方式的深刻改变,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。

  在制造业方面,刘俏指出,制造业仍然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领域。中国的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为27.7%,相比于美国和英国等工业化国家,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。通过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型,中国的制造业将能够带来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。与此同时,他也强调,未来的制造业发展必须避免产能过剩,提升供需结构的平衡。

  此外,刘俏提到,未来中国服务业将经历重大变革。根据刘俏的预测,到2035年,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7%-38%提升至60%左右,服务消费也将显著上升。这一转变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能,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。

  在金融行业方面,金融体系改革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保障。刘俏也谈到,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来自财产性收入的比例不到4%,因此,未来金融体系的发展应着力提高财产性收入占比,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,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。(中新经纬APP)

 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
责任编辑:宋亚芬配资查查